文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19 07:33:26
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教学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教学心得体会1

阳春三月,在温润的春光中,我们语文组在校园领导的关心下,在我们县城的卧龙校园,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节公开课,其中有阅读课、古文复习课、作文课。同时也悉心听取了专家的对这三节课的精彩点评。学习之后,获益匪浅,现将体会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个性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潜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状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超多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到达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用心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职责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文教学心得体会2

10月27日下午,xx县xx国学馆第二期少儿公益班xx村《千字文》和县城《学记》同时正式开课。作为义工老师的我们几个兵分俩路:县城的教学点由xx、xx、xx三位坐阵;我和xx、xx、xx,还有小兰嫂子几个匆忙用完午饭后,一同驱车赶往xx国学馆。1点半准时到达,村里的孩子们和家长们早就在国学馆门口翘首等候。车才发停下,孩子们便围过来,礼貌、恭敬地喊着:“老师好!”,想必孩子们在心里盼着开课已经盼了很久啦!

此次招生的学生中多数是上期《学记》班成员,40位学生里本村和邻村的孩子占了35位之多,孩子们的父母多是在外地打工。

课前,班主任xx老师点名、编位置、发下书本和资料后,教孩子行儒家课前礼。

而作为本期《千字文》课程的主讲的我,在让孩子们观看xx先生讲课视频之前,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以及创作背景。《千字文》内容丰富,里面讲了天文、地理、气象、饮食、园林、农艺、矿产、特产、历史、修养等。如何更好地传递给这些孩子们呢?对第一次当主讲的我心里还真没底。

所幸xx先生创造了独特讲法。他将千字文划分为十二个主题,还原成古代优秀知识分子一生的情怀。而且xx先生为了便于孩子们理解,还专门为每一段章节配上了通俗易懂的现代诗。

今天学的是第一章,主题是:世界与万物:打开观察的眼睛。短短72个字,从天地宇宙、曰月星辰、到寒暑变化、万物生长、一直到天上地下的动物,各种世界主要图景如一副画卷展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在xx先生每讲完第一小段的时候,我按了暂停,把xx先生讲到的“五行”进行了演板。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在第二段有关天气、气候的讲解中,xx先生提到了阴阳、节气以及《乐记》里的“唯乐不可以为伪”、“天人合一”,引导孩子们如何根据天气的变化决定怎么做事情,现实生活、学习中怎么适应环境变化。

第三段“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从隋侯得珠的故事,讲了君子如玉。不断提问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品德;教导孩子们做人中至宝,要有君子一样的品德:“有瑕不掩、光而不耀、利而不割”。

第四段“果珍李奈(nài),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讲的'是天上地上河里海里能吃的东西,较好理解。

“天地万物是循环的、有序的,是变化的,也是讲信用的,我们要根据变化来怎么做人、”视频看完后,把这一章又做了总结。在孩子们诵读完今天所学课文之后,又借机向孩子们讲了什么是韵、韵脚、对仗、以及怎么区分四言、五言、七言等诗词里知识。因为《千字文》全文用韵,四字一句,对仗工整,是一首优美的四言长诗。

最后,各小组分组讨论,即兴编排出情景剧。

虽然有部分新生,但孩子们今天的情景剧表现非常不错!每个组表现的不单是文字的表面意思,还引申了到了实际生活当中。每一组的情景剧的成功便是检验今天学习的效果。事实证明,孩子们 ……此处隐藏12553个字……要善于挖掘这些东西,也让学生感觉到它学起来也可以是很有意思的。

另外,我们的应用文体能挖掘到很多有艺术性的东西,这些都能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比如我们的广告这一节里,如何策划一个成功的广告,广告的文案如何写得更有创意和吸引力,这里面都包含着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如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并引起购买欲,这些都是通过有煽动力的广告词和文案表现出来的,而这些文案和广告语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如双关、夸张、比喻等等。比如学生很喜欢的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酸酸甜甜就是我”,一方面暗喻这个乳饮料的味道,另外是指这个年龄段女孩子的微妙心理,从而获得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的认同,继而购买。这样也让学生知道一个优秀的广告最主要是要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这些都是应用文体里内在美的东西,我们在教学这些基本的常识、格式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这些内在的艺术美,让他们在思想上和认识上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运用实操法强化练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这本教材大多是讲述基本的格式,而具体怎样去写作,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水平,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写作水平上的欠缺,如果只是宏观上的讲授,缺少实际锻炼的话,很多文体他们都写不出来,从而成为形式上的东西。所以平时要让学生撰写各类文体,进行多种练习。按照教学计划,可安排多次撰写各类文体和修改词句等系统练习,并尽可能地详细阅改,对存在的问题,或结合教学进行分析,或个别辅导。

另外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必不可少。学生学习了系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不一定能写好应用文,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社会现象深层次的了解,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写出的东西常常是只摆表面现象,缺乏对事物的深刻分析;或者是有所分析,但又不能综合概括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有所认识,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社会实际中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如在讲调查报告时,先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并统计问卷,根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从实践中获得写作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到各个超市、商场对某种产品做调查研究,如商品的进货渠道,上架率,市场购买力如何,通过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也就不会觉得没有实际作为支撑,这些写作都是空的了,继而文章也就会写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目前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任务是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把专业设置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应用文写作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文教学心得体会9

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引入新颖,激发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

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三、扩展阅读,课外延伸

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如学习《石壕吏》一文后,课外拓展读《礼记》选文孔子过泰山侧

四、联系生活,学习运用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所收获。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文言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文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