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5 10:30:20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颐和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连段成篇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几处景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景物,当一名导游,把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当中积累词语。

教学媒体: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去过颐和园吧?说说那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检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颐:颐和园休养,保养。

炉:鼎炉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

烛:烛光蜡烛,用线绳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臣属。

豁:豁然开朗开通,敞亮。

峦:重峦叠翠连着的山。

佛:佛香阁梵语“佛陀”的简称……

典:古典引:标准,法则。

综:综观总合。

宏:宏伟广大。

罕:罕见稀少。

(2)区别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处理()颐和园()缭绕()俯瞰()

综观()谐趣园()摇曳()蒙上()

B、读词语,结合课文想一想它们的意思。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变化无穷 千姿百态 数不胜数 山泉绿竹

栩栩如生 美不胜收 豁然开朗 小桥流水

碧波荡漾 柳暗花明 重峦叠翠 湖光山色

C、解决词义: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光亮。

重峦叠翠:形容翠绿色的山峰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样子。

柳暗花明:柳树成荫,繁华似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样。查字典,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课文比较详尽的介绍了颐和园的那些景物?

5、检查朗读

四、默读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1、自读自思,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总述—分述—总结)

学生默读思考后交流

首段: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列举了一些数字来说明它的规模之大。

尾段: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几十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又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它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园林史上也是罕见的”。

(开头和结尾这两段是总的概括介绍,中间一段比较详细的介绍了颐和园内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总述、分述、再总述的顺序连段成篇。)

2、了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脉络结构。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自然段介绍了哪里?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3、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介绍颐和园的规模与地位。

第二段(2—7):介绍颐和园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第3段(8):总结全文,指出颐和园的特点和地位。

五、教师总结

自由交流

观看图片

读课文,圈画生字和新词,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读词语

默读思考

读课文分段

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认识颐和园。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

明确作者的叙述顺序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6、颐和园

规模大 景物 大公园

保存好 博物馆

(总述) (分述) (总结)

作业:朗读课文,继续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阅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2、体会按总分总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3、背诵第7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媒体:

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备课

一、整体回顾课文。

1、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内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桥等人文景观。

2、出示画面及第1自然段,齐读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规模大、保存最完好)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游览足迹,一同来游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二、深入阅读,体会景物特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2、 ……此处隐藏27302个字……: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一)团长介绍(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

1. 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

2. 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 组员补充。

4. 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5. 理解课文内容:

① 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

② 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怎样朗读才能体会到长廊的

长?(学生读)教师指正:哪些音要重读?(电脑出示语句品读)

③ 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④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

看……向两旁看……)

⑤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

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写作方法: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还写出了感受。)

⑥ 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

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三)第三自然段。(万寿山)

⒈导游解说。(山上景物)

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

怎样的美?请你用书上的语言回答。

4学生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出示佛香阁图片帮助理解)

5过渡:那琉璃瓦光滑 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

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结合图片演示)

(四)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过渡: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

景呢?

1学生按照:读—看—讲的方法自主学习

(电脑出示学习方法)

⒉质疑品读。(电脑出示优美语句进行品读)

①品读: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葱郁”是什么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复朗读)

②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

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静、绿、比

喻)这样描写你觉得怎样?(美)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 的美吧!(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电脑出示相关资料)

③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体会“滑”的含义。(结合视频理解)

3师:在万寿上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看看

小导游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

4导游解说。

5 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镜,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四)学习第五段

⒈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和小岛……

⒉重点讲解17孔桥:

昆明湖上有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结合视频理解)

(五)齐读第六自然段。(总结归纳:物多景美)

八、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

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在电脑中完成)

九、 总结:

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第三课时(略)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课后练习。二、朗读训练。三、指导背诵。四、听写。

附录:教学构想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 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

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 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颐和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