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9 15:48:29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光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光曲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的定的教学目标,着重抓住皮鞋匠联想的那几句描写“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通过这几句话的重点指导,辐射全篇文章,做到了有层次的读,这个点抓的比较实。

如开课伊始,播放《月光曲》让孩子们自由联想,然后从书中找到与之兄妹俩联想的句子。接着,再让孩子们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乐曲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紧接着让孩子们试着把这样的变化给读出来,品悟语言文字,并安排了孩子们分层读出这种曲调的变化,让孩子们悟出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正是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最后在孩子们水到渠成达到感情朗读后,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配乐让孩子们把这几句皮鞋匠联想的话再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乐曲的变化,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安排学生及时背诵这部分内容,这样文中的语言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语言积累。

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循序渐进在读书的“读”上面做文章,读的不空洞,不单调,读出质量,读出韵味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还有最后这部分听音乐写话,事先我准备了那首《苗岭的早晨》,我认为这首曲子比较容易听得懂容易想象,原本我想给学生限制一下想象的范围,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背景,但后来我想既然要听音乐联想就让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可是可能是缺乏引导,学生的想象还是比较局限于森林动物的联欢上了。

在上这节课前我十分自信,因为我精心准备这节课,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心里比较有底,但是课堂效果却并不象我预期的那样精彩。我太想把每一步走扎实,到位,却因为太过了,反而显得比较烦琐、迂回、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那三个问题时,三个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但我却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三个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另外,我自己感觉在教学设计上比较均衡用力,缺乏侧重点,特别是学生在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与乐曲和穷兄妹俩的联想之间的关系引导得不过深入透彻,估计有些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总之,这节课上完了,给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中,我的教学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吧!

月光曲教学反思2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信息时代,是立足现代、走向未来,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教育创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追求必须反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在追求教育价值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关键。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首著名钢琴曲的传说。那天,贝多芬来到一个小镇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来到小茅屋被盲姑娘懂音乐、爱音乐的谈话所感动,即兴为盲姑娘演奏,表现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执教《月光曲》一课,如果拘泥于“同情劳动人民”这一主题,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围绕老师的意图转,学生就很可能众口一辞说“同情”,落人教师的窠臼,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传统教育的轨道上。而追求教育价值的创新教育则要求教师必须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时空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学《月光曲》在确立情感目标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建立开放式的目标意识:

1、公德意识:

贝多芬乐意为穷人盲姑娘演奏,这是艺术家良好素质的体现,要引导学生领会其高尚的首先情操。

2、创新意识:

艺术的创新源于生活,艺术的真谛在于为全人类服务,要培养我们“地球村”小村民的艺术追求和创新精神。

3、挫折意识:

盲姑娘又目失明,却酷爱音乐,要引导学生体会盲姑娘对生活的信心和对人生的执著追求。

以《月光曲》的目标定位转变为例,可见,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教育模式。追求教育价值的创新教育,无论何时都应成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追求。对学生来说,要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悟出真知灼见;克服依赖心理,养成主动的探索精神。对教师来说,教学创新要适应服务现实的需要,适应中国现代化、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它不能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停留在方法、手段上。教师必须扩大素质教育视野,着眼于现代型、未来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以全新的观念、全方位的视野,构建阅读教学开方式的发展性目标体系。

月光曲教学反思3

《月光曲》是人教版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即兴谱写《月光曲》的经过。文章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忙他们理解课文资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到达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忙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能够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 ……此处隐藏12981个字……的情感。通过默听远教资源上的《月光曲》享受乐曲的优美与跌宕。

这节课我尽力做到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第九自然段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通过这节课使我清楚地感觉到,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清楚地理解老师要他们做什么的用意,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平时的课堂上受到过这方面的训练;他们在这节课上读不好,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没有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更加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要再抱怨学生不会这不会那,先想想老师你教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学习能力?

月光曲教学反思14

这是我小学时候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篇课文。那时没有见过钢琴,却感受到了琴声的优美,没有见过大海,却听到了汹涌的涛声。这,都来自于这篇动人的《月光曲》。希望这节课,也能让学生有如我一样的体验。

情境引入。

音乐也会说话,它又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贴切,更能激发人的感情。首先播放这首《月光奏鸣曲》,配上月光大海背景图,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朗读悟情。

第三自然段是兄妹俩的谈话,是一个很好的朗读素材。我采用分角色的形式让同桌两位同学朗读,然后再指名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又不失时机地问道:“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我感受到他们很穷,妹妹又非常喜爱音乐,可她很体谅哥哥。“他们的对话该用什么语气读呢?”通过老师语气、语速上的指导,学生们的朗读越来越充满感情,这是说明他们已经走入这故事了。

第九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贝多芬的演奏把兄妹俩——不,是所有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我采用了欣赏朗读的方法。配着美妙的《月光曲》,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指名读。在读中他们也体会出了贝多芬感情的变化,接着我配上大海、月光、浪涛的画面让学生跟着读。在音乐与画面的双重感染下,学生们情绪激昂,形成让人心弦震颤的节奏美感。这就是我当年的感受,以至于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月光曲教学反思15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精心备课,但检验备课的唯一标准还是课堂,课前无论如何精心设计教案,都不能说备课已经成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课前认为自己的课备的很详细,全面,条理清晰,然而课堂却不一定和你想象的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不断反思。

《月光曲》这堂课讲完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出,首先就从备课谈起吧。这篇课文在人教版十一册的第八组课文中,这单元重在让学生走进艺术的天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月光曲》这课,学生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这课有两个突破点:一是从联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体会贝多芬的高超技艺,二是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挚的情感。在备课时,我是这样想的先从第九自然段的联想画面入手,让学生感受联想的好处,从联想中感受乐曲的节奏,从而感受贝多芬高超的技艺。然后再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从原因中感受贝多对穷人的同情,对遇到知音的激动,从而想象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情感变化,这样来突破文章的难点。这两点都是文章的重点,而我在备课是却把他们备到一起,讲课前就认为内容挺多,但还是没有进行取舍,因此,课堂上只讲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从这次节课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备课的失败,不能抓重点,舍不得放弃,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很多次课总是想把更多的讲出来,而往往却适得其反,没有中心和主干。

从这次课堂,我再次反思了自己。虽然教学已经好多年,但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的课堂,这也许是自己对语文教学没有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时,我先问:“这段是通过什么老表现月光曲的?学生说出是皮鞋匠听音乐时产生的联想,接下来让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区分实在事物和联想。让学生读皮鞋匠联想的句子时,先想象是几幅画面,并说说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想象对我班学生是个难点,因此我让观看了这段内容的视频,并通过抓住“微波粼粼、霎时间”来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时想象此时的乐曲是怎样的节奏。后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抓住“巨浪,一个接一个”来分析,让学生头脑中产生狂风卷着巨浪涌向岸边的情景,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不是很好,课后我想是我的引导不够到位,当学生说出“像有千万匹马奔腾而来时”,如加问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或者我的引导再生动点再婉转点,会更好。也或者,是我在备课时没有以学生的角度去想,因此在讲课时不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让学生理解。在今后的备课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只有预设了才能有好的生成。

在这次教研组活动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体现不出自己的设计意图,总是把别人的方法强加与自己身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自己的课上的越来越笨拙,甚至会让别人取笑。

想想但凡有成就的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田地”。于永正老师提出“五重教学法,追求语文课堂的情意盎然”;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提倡精读一篇,带动一组,对教材的挖掘体现出一定的深度;王松舟老师的积极倡导“诗意语文”,追求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 。。。可以说都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个性。也许谈名家有点遥远,就从我们学校的教师身上,我也感到自己比别人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教研组组长张老师的课上的总是游刃有余,个性鲜明,她的教学机制无不让人佩服;和我同年级的教师王振娟,敏锐的思维,清晰的思路,讲课时重点词句的剖析也值得我们学习;还有高老师,董老师,詹老师。。。。。。每个老师的课堂都那么精彩。他们的课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上出了自己的特点。而我呢?一次不好别人会觉得是失误,两次不好也可以原谅,但三次不好呢?人们会觉得你这个人没能力。其实不用别人说自己都能感觉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了。我为自己的不好陷入了自卑当中,是我不善于思考?还是不善于学习?还是和自己的性格有关?

当我从昨天讲完课一直思索中,我们办公室的牛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动力。牛老师虽然四十多岁了,而她对工作的热情,对学习的不间断,让我感受到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进步。昨天和牛老师的谈话中,牛老师说:“你们还小呢,我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也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呢?我就是不断从学习中进步的”。这几天一直为牛老师的学习精神所感染,是啊,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啊。

教育的田地是肥沃的土壤,如果老师贫瘠了,怎么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呢?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自己勇于去思考,潜下心来钻研学习,一定会上出属于自己的课堂的。

《月光曲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